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职业学校与教育企业合作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模式,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教材按照开发主体相应地可分为职业学校教材和企业实训教材。根据德国《职业教育法》的要求,联邦政府负责管理企业培训,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培训条例》是企业实训教材开发的法律依据;而州政府负责管理职业学校和教育教学,各州学校法以及相关学校教材的法规是职业学校教材开发的法律依据。 淄博中德莱茵智能科技学校展览图

欢迎访问淄博中德莱茵智能科技学校!

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新闻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特点及启示
2022-05-31 来源:全民职教 0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概貌及特点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教材的分类及编写依据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职业学校与教育企业合作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模式,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教材按照开发主体相应地可分为职业学校教材和企业实训教材。根据德国《职业教育法》的要求,联邦政府负责管理企业培训,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培训条例》是企业实训教材开发的法律依据;而州政府负责管理职业学校和教育教学,各州学校法以及相关学校教材的法规是职业学校教材开发的法律依据。

1.职业学校教材。

德国职业学校教材主要由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负责编写,目标上侧重于培养与开发学生综合职业行动能力,内容在理实一体化的基础上更偏重理论,在教材具体开发上主要依据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所制定的“框架教学计划”。总体上,结合各州的教育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实际,形成“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学校“一元”的职业学校教材。

2.企业实训教材。

德国企业实训教材主要由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Bundesinstitut für Berufsbildung,简称Bi BB)、大型企业和专门从事职业教育培训咨询公司三类编写主体负责编写,目标上侧重于提升职业资格与胜任力,内容在理实一体化的基础上更偏重实践。《职业培训条例》规定了教育职业名称、教育时间、教育职业规格、教育框架计划和考试要求五部分内容,为“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企业“一元”的企业实训教材提供了具体的开发依据。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教材内容与形式

德国职业教育教材的出版商是服务于所有职业学校类型,不仅包含“双元制”职业学校,还有全日制职业学校、专科学校等所有专业书籍的出版,一般与学校的教学标准或企业的国家大纲挂钩。通过调研发现,几大职业教育教材包括Westermann(Bildungsverlag EINS),EuropaLehrmittel,Christiani,Handwerk u.Technik等出版机构。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型,如文化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课,不同出版社的编写思路与结构有所不同。以下通过案例研究方式,调研了一些机电类专业,从偏重理论、偏重实训、一体化资源三个方面对几大出版社不同课型的教材进行分析。

1.偏重理论的教材。

与我国三段式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不同,根据德国职业教育结构,专业教育划分为核心能力与专业能力两大模块,前者是某一专业群共通的能力基础,后者是某一专业专业化的能力进阶。例如,所有机械类专业,第一学年的基础教学内容是一致的,即:使用手动操作工具加工工件,使用机床加工工件,简单组件的加工,技术系统的保养。第二学年开始学习针对各个专业的专业课。而在第三或第四学年,有些专业还会分不同的专业方向、专业重点、应用领域、可选资格等。

分析偏重理论的教材,以出版社Westermann(Bildungsverlag EINS)的职业教育教材为例,某一专业的课程教材也划分为两种类型:专业群的核心能力课程教材(以下简称“专业核心课教材”)和某个专业的专业能力课程教材(以下简称“专业课教材”)。除了按照框架教学计划中的学习领域课程的编排方式来组织专业核心课和专业课教材外,德国职业教育同样比较典型的教材还包括专业工具书、图表手册和备考书。前两者是专业工具类的书籍,涉及宽专业领域或整个专业的专业知识,后者是职业资格考试备考用参考书。

一是专业核心课教材。总体来看,各专业的教材编写思路有不同:课程和教材的结构体系突出专业需要。以《电气技术》为例分析专业核心课教材可以发现,其内容范畴是针对“框架教学计划”中的专业核心课,如“学习领域1-4”可供专业群的各个专业共同使用;目录结构设计体现为:“学习领域”作为一级标题,如“分析电气系统和检查功能”;工作导向的学习性工作任务/课程目标作为二级标题,一般按照“动词+名词”的方式命名,如:“搭建和检测电磁锁定电路”,知识点作为具体小节;各章节体例表现为“导入—理论补充—运用—练习与深化”。其中,导入部分一般以订单任务的方式进行导入。另外,与我国开发的学习领域或项目课程教材不同的是,我国开发的教材基本上是一个学习领域(即一门课程)单独作为一本教材来开发,而德国将专业核心课的几门课程统一开发为一本教材,这可以体现专业核心能力的整体性,但也对教师的教材再开发能力提出了要求。

二是专业课教材。以《电气运行技术》为例分析专业课教材,其内容范畴针对的是“框架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课,如“学习领域5-13”,主要针对该专业的课程内容;内容与形式表现为:该专业所有专业课为一本教材,体现专业要求与内容的整体性;每一章内容为一个学习领域,即学习领域作为一级标题,章节内容的具体化依据学习领域课程标准的目标与内容,一般节标题体现课程目标,节标题下列课程内容点;以订单作为导入,例如,采用“订单任务背景(如为什么需要完成,功能)+具体内容(做什么,学什么)”的表述方式,订单任务的实施过程作为内容主体。如《汽车机电技术》一书中,学习领域1“车辆和系统的保养和养护”中根据“客户委托:冷却系统冬季检查”这一订单任务,划分成“协作处理保养委托—接受客户委托和前期计划—信息收集—执行工作计划—执行保养工作—检查工作质量”等具体工作过程;必要的地方加入信息框以便融入专业英语等知识,而原理性的大篇幅知识也会做一标记,相应地补充在附件中;其他信息化资料可在出版社网站获取。

三是图表手册。图表手册和专业工具书也作为职业教育的专业教材得到普遍使用。图表手册主要用于查询概念、原理、公式、图示图例、标准符号、加工参数、各种标准等。以Westermann出版社的《能源与楼宇技术图表手册》为例,它适用于某一专业的所有形式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主体上呈现的是学科系统化知识的组织方式,但一般按照学习领域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有序化呈现,或者在每章的导入部分说明与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关联;标题中融入英语术语,内容上融入国家标准、实物图片等;呈现方式体现为图表形式,而且会用不同颜色表达知识的关联;同时也配有数字化资源。《汽车技术图表手册》一书,其目录主要以“数学、企业管理、基础知识(如物理学、化学、信息技术、控制与调节等)、材料学、制图、专业知识(如机动车、发动机、传动系等)、电气设备、规范(如环境保护、工作规范等)”等学科知识点作为一级标题,以具体概念等学科知识点作为二级标题,同时体现学习领域课程中所要求的知识点。

四是专业工具书。专业工具书涵盖了本专业的所有重要理论知识,比如基本概念、原理等。以Europa-Lehrmittel出版社的《机械专业工具书》为例,它适用于该专业领域所有职业教育和培训;其结构一方面按照学科知识点进行结构化,例如,对于机械类专业而言的检测技术、生产技术、生产自动化、材料技术等,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习者按照工作导向课程(学习领域)逻辑进行学习;其中的“学习领域指南”展现了学习领域的工作任务与学科知识点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便有目标的实施学习领域导向的课程;教材正文以学科系统化知识为线索编写,而学习领域知识则是教材的附件部分,作为实施学习领域课程的参考。总体来看,专业工具书或图表手册一方面按照学科知识点进行结构化,另一方面按照学习领域课程逻辑进行编写。

2.偏重实训的教材。

一般来说,实训教材更突出实践性,相比偏重理论的教材而言,其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很少。德国偏重实训的教材多体现为活页式教材,以客尼(Christiani)出版社的实训教材为例,其特点体现为:其教材按单元编写,以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任务为目标,如制作一个金属材料打孔器、安装照明线路等,适用于某一专业群所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如制作打孔器单元适用于切削机械师、模具机械师、工业机械师、精密机械师等专业;活页式教材涵盖教师用书、学生用书、工作任务书、资料包等;教材内容与实践紧密相连,例如车间模拟安装电线教学与现场实际安装完全一样,教材对安装方法、材料工具等都给以说明。以单元模块组合的方式组织编写教材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方法,可解决多个专业的教学用书编写问题。

3.一体化教学资源。

德国职业教育的传统教材注重偏重理论与偏重实践两类教材的建设,但近十几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德国也开始注重将这两类教材的优点结合起来并满足信息化时代需求的一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一些研究与实践机构也尝试开发集合职业学校、教育企业、跨企业培训中心的一体化教学资源,如由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所促进的“能力工坊”教学资源库,是由不莱梅大学和汉堡工业大学教授所开发的一整套教学方案体系,为教师和培训人员提供职业教育的系统化数字资源。

该一体化教学资源的背后是系统的课程建设思想与方案(如图1所示),其一体化体现在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以及在各个学习地点(含教育企业、职业学校、跨企业培训中心)中教学资源的一体化;其开发理念也体现了从整体教育职业(专业)课程对接工作过程、职业行动领域、学习与工作任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能力检查直至理解整体教育职业的开发路径。

微信图片_20220531120428

德国一体化教学资源

其中,在课程层面,出发点一方面是企业、跨企业和学校教育培训的课程,另一方面是所培训的教育职业本身。在工作过程层面,分别对应企业、跨企业培训中心和职业学校的课程形态:针对企业的某一职业规格条目,跨企业培训中心的某一培训教程、职业学校的某一学习领域,识别、分析和描述其相应的工作过程。在职业行动领域层面,相类似的工作过程被组合为同一职业行动领域,包含职业活动内容简述,描述必需的能力,列出核心内容。在学习和工作任务层面,前述工作过程分析和行动领域描述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课程,其内容更容易具体化,目标也更容易精确化。基于此,所有学习地点的学习与工作任务(即项目形态的、工作过程导向的培训计划和课堂计划)得以计划和实施。在数字化工具层面,根据Rapid E-learning思想而专门开发的应用,以快速更改和适应各自环境、数字媒体和网络的特别潜力,运用于工作过程导向和能力促进的学习。学习软件在学习和工作任务中得以一体化运用,教育培训文档则在服务于教育培训和能力检查的系统化和归档中得以形成电子文件,有助于当前的能力状态和能力发展的确定。

“能力工坊”的教学资源建设是在教学标准建设的基础上,对职业教育机构进一步落实培训与教育的课程教学,分析工作过程,建立职业行动领域,开发学习性工作过程任务,构建课堂教学组织、结构及方法以及建设配套数字化资源,以达到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从而理解和胜任职业的效果。

(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教材的总体特点

1. 教材内容。

首先是理论教材内容特点。理论教材主要依据专业教学标准中学习领域课程标准来开发相应理实一体化的教材。教材目标以职业技术人才实践为导向,教学内容以工作实际内容为导向,强调情境性、职业性、资格与能力的一体化。教材结构上,既有完全以顾客订单任务或者工作导向课程来组织的教材,也有专业科学系统化的教材,如手册、工具书等,后者同时提供学习领域与学科知识的对照表,也使得教材适应面较广。章节结构上,章节主题以工作为导向的,多采用“名词+动词”或“动词”的表达方式,以突出其实践导向。订单任务作为各个主题的导入,以订单任务的计划、实施与评价作为各个主题的主要线索,融入相关理论知识,在运用、练习与深化专业学习中融入文化基础知识,如数学、英语等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严密性,而突出应用性。开发思路上,主要是首先判断行动领域或工作领域,分析其典型的工作任务,从而形成工作知识体系,对其职业能力进行深度挖掘,形成“整体/全局—部分/功能/结构—细节/具体”的知识结构体系,突出总任务作为引导,分解为子任务,再细化为具体知识,其中隐含工作知识和诀窍性知识。另外,课程和教材的结构体系突出专业需要,各专业编写思路略有不同,同时,教材的更新一般跟随专业标准的变化,注重吸收新标准、新规范。

其次是实训教材内容特点。实训教材主要参考各个专业的“职业教育条例”以编写企业培训的教材。在结构上,教材按单元编写,形成活页教材,单元模块组合的方式可解决多个专业的教学用书,适应面广,各个专题与实际工作任务紧密相连。教材对安装方法、需要材料工具等都给以说明。教材体系上,每一单元模块教材由教师用书、学生用书、资料包、考试准备书、工作任务书等组成。评价方式上,功能、工艺、方法、职业素养等属于实训考核评价范围,融入职业资格要求,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

三是一体化教学资源内容特点。一体化教学资源实现了在各个学习地点上教材内容的一体化及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在开发技术上采用基于专业分析,确定工作领域,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识别具体工作过程,挖掘工作知识体系的开发流程。在教材内容中融入职业真实场景、工作过程及相应知识。这种半封闭半开放式教学资源,在使用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从中也可以看出,德国诸多职业教育实训教材都强调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包括工作要求与标准、劳动工具与工作手册、产品质量要求等,而不是实验室环境下的虚拟要求。

2.教材形式。

德国职业教育教材形式基于使用主体不同可分为教师用书、学生用书、工作任务书等;基于承载媒体不同可分为书本、讲义资料、信息化资源等;基于装帧形式不同可分为封闭式教材,如固定教材、半封闭半开放式教材,如活页教材、开放式教材,如讲义;在教材呈现形式上除了简略的文字外,主要以实物图片、图表、彩图等来表达,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在内容上主要与学生的生活、专业、职业实际相关,以吸引学生兴趣,具有较好的可读性。在版面设计上,每页除图表外,均采用双栏设计,符合青少年阅读习惯。在教材版本上,具有延续性,后一版对前一版的修订会进行相应说明,电子书式的教材是当前教材出版的趋势。

三、对我国职业教育教材资源建设的启示

结合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教材面临的问题及改革需求,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材开发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和丰富的经验。综上所述,未来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的进一步开发需要建立自身的标准观、能力观、课程观及教材观。

(一)标准观:以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为基础开发教材

德国的教育职业标准或职业教育条例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根本标准,规范了教育培训的框架条件,如目标、内容与考试方案等。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领域也基本形成了以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五个部分构成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具有中国特色、比较系统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这为职业教育教材的进一步建设提供了参考基准。

建构我国职业教育教材标准观,首先要加快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建设,尤其是国家和省市专业教学标准。要求所编写的教材必须覆盖标准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养,确保不同出版社出版的不同版本的教材达到同一层次教育水平要求。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也强调要加快建设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之间的融合,以体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和先进性。

(二)能力观:以提升职业技术人员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开发教材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教材所体现的能力观指向的是复杂关系中的职业能力观,体现的是综合职业能力。按照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的定义,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是个体在职业工作、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的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热情和能力,是科学的工作和学习方法的基础”,包含核心素养/能力和专业素养/能力,既体现了职业专业能力的培养,也在过程中融入了职业素养的培养。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研究领域中对于职业教育能力的认知一般都认可和接受职业能力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征,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的培养目标中强调要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专门人才,因此基于综合能力观,我国职业教育应以提升职业技术人员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开发教材。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为实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在教材设计过程中,必须要以职业活动为核心,这样的教材才更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技能、知识的形成。

(三)课程观:基于工作导向课程开发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

基于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基础上的课程深度开发,为我国当下的职业教育课程系统与深度开发提供启发,重要抓手就是教材的开发与建设。课程改革是教材改革的大背景,课程标准是教材开发的依据,应处理好课程与教材的关系:教材伴随课程的发展而发展,教材是课程的具体体现;职业教育教材是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载体。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教材的开发过程可以发现,德国教材设计与德国课程模式相适应,主要体现为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下开发的学习领域导向的教材和根据企业培训计划制作的工作活页教材。此外,区分偏重理论还是偏重实训的教材是有必要的,我国人社部也曾针对一体化课程出版过相关的活页教材,但此种教材比较适合应用于综合实训,实施时同时需要参考理论教材内容,这也是德国考虑将教材区分为偏重理论还是偏重实训教材的原因之一。它在理论教材中对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知识和学科系统知识做了体系化设计,而实训教材多是项目式、自我构建式的综合练习。此外,在教材开发过程中应当以主流和先进的课程理念、工作任务或过程作为主线引领,包含如订单接受、计划、实施、交付等内容来结构化过程,以“概览知识—结构/功能知识—专深知识”来结构化知识,以先进课程理念来组织教学资源的建设。同时,德国职业教育教材开发关注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两个学习地点,即职业学校和企业(也包含跨企业培训中心),这给我们的启发是,未来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开发也要关注多个学习地点,建设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材或教学资源。

(四)教材观:多元共同设计导向的开放型教学资源开发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内涵体现了广义的教材观,即应建设涉及固态和动态等不同媒介的教材,适用于不同主体的教材或学材,展现不同表现形式的如固定或活页等的教材以及教学资源库。在教材开发过程中,校企合作应明确分工和管理,同时促进职业学校、企业、出版社、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职业教育培训咨询机构等多主体共同参与,注重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内容,保证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反映企业实际需要,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在教材编写技术方面,应遵循工作导向的课程结构,兼顾学科体系。一本教材应既适应学科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又适应工作导向的课程知识体系;改变教材旧有的编写模式,尝试按照任务导向的原则编写,以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同时还应注重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对综合性教学资源的开发。

我国对职业教育教材的定义不能局限于“文本”,而是要意识到其概念的广泛性、主体的多元性,要加强政策导向以促进各方资源合作,推进人社部门与教育部门互通资源,共享开发技术。同时开发职教教材建设指南,内容要包含原则、要求、流程等;通过开发人员的共同设计,包括课改专家、骨干教师、企业人员、专业编辑等,形成和完善教材从试点、反馈、完善到正式出版的开发流程;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等的新发展及新理念来探索教材的新形式,建设完善相关教学资源。

德国是由教师决定是否使用特定的教材,或多大程度上使用该教材,或使用部分还是完全由自己开发;有些学校在教研室层面统一使用特定的教材,比如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某些学习领域中统一使用CISCO网络学院的材料;也有教师将文档、工作页收集起来传入到学习平台作为教学资源。因此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职业教育教师应意识到教材是职教教师进行工作的重要资源,是实践导向课程实施的辅助材料,因此作为教材选用的主体,职业教育教师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同样不能忽视,否则再好的教材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从学生角度出发,面向教材的使用者,职业教育教师应意识到教材同样也是学材,应考虑采用适合学生心理的方式来编写学材,如采用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使排版更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还应当恰当处理和更新教材内容,以反映技术科学领域内的新发展。

根据《关于组织开展“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工作的通知》,“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目标包括从教材管理体制出发,推进职业教育教材分级管理、多方参与管理体制。2019年底教育部也印发了关于《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的通知,其中对职业院校教材管理职责、教材规划、教材编写、教材审核、出版与发行、选用与使用、服务与保障、评价与监督等做了规定。而当前的教材建设的重点则是应当结合课程改革的最新理念和成果,开发量大面广的专业核心课程教材,通过校企“双元”合作的方式开发专业课程教材,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配套信息化资源。因此,拓展教材建设的视野和理念,掌握相应的方法论,探索开发适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本土化教材,是未来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信息来源:《职教发展研究》